標籤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地理南亞教學活動設計


宜蘭縣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輔導訪視
宜蘭縣立興中國中教學活動設計
單元(或主題)名稱
     南亞
教學對象
年級/學期
八年級
教學節數
2
上課地點
教室
學習領域
社會領域(地理篇)
分段能力指標
1-2-8
1-3-1
1-3-2
1-4-1
1-4-2


配 合 領 域
社會領域(歷史篇四大古文明)
社會領域(公民篇人口問題)

分段能力
  指標



教 材 來 源
綜合版
設計理念
(含課程規劃描述—如備註)
1.  能熟用課本地圖 並進一步利用過去知識分析判斷大致的地理環
   ex..緯度所顯示出的資訊是什麼?(氣候)
         .分層色設圖給你的資訊是什麼?(地形)
         .   +乙產生的作物
2.  能熟用網路工具 增加自己地球觀
3.以影片引導學生對於人口所延伸出各種問題ex.飲水.糧食.貧富差距
4.曾為殖民區對南亞的影響
5.印度的優勢
6.宗教與種姓制度結合下的南亞問題讓學生了解印度經濟發展最
  大阻礙
情境佈置

教學準備
投影機 電腦 剪報
設計者
黃櫛諭
教 學者
黃櫛諭
日期
101.11.11
教 學
目 標
1.(認知)能熟用課本地圖 並進一步利用過去知識分析判斷大致的地理環境
  1-1說明地形特色
  1-2說明氣候與緯度.地形的關係

   ex..緯度所顯示出的資訊是什麼?(氣候)
         .分層色設圖給你的資訊是什麼?(地形)
         .   +乙產生的作物

2.(技能)2-1能熟用網路工具 增加自己地球觀
         2-2能用行星風系與季風判斷該地氣候特色
    

3.(情意)3-1以影片引導學生對於人口所延伸出各種問題ex.飲水.
            糧食.貧富差距
         3-2.曾為殖民區對南亞的影響
         3-3 印度的優勢ex.語言.軟體.航太.電影等
         3-4宗教與種姓制度結合下的南亞問題讓學生了解印度
             經濟發展最大阻礙
 
教學目標
教 學 流 程
相對應能力指標代號
時間
教學資源或教學提示
學習評量方式
認知










技能







情意
1.以地圖初步認識自然環境
  1-1請同學分析南亞可能出現地形ex.地形主體.山脈的位置.河川流向及可能的影響
  1-2請同學分析其所處的緯度可能出現的氣候 並與地形相結合
      Ex.冬季不冷的原因(並引導與中國四川相輝映)及雨量分布


2.網路運用
  2-1 介紹google地球網站 並請同學說出他想去地方 實地操作
  2-2 請同學上台以網站找出南亞
      並以衛星方式瞭望北部
      中部.南部等地形並找出恆河及印度河
  2-3介紹南亞大海嘯受災最嚴重的孟加拉


3.      影片運用
  3-1 請同學觀賞---貧民百萬富翁的影片片段(內容包含南亞貧富差距.宗教問題.及印度貧童困境與社會地位)
  3-2介紹孟買的位置
說明影片內容所代表的真實問題(種族 宗教 人口)
  3-3說明當今印度經濟發展的優勢及劣勢


20










25










30
1.氣候與緯度的關係
2.分層色設圖
3.南亞的雨量圖



4.  網路
5.  影片(海嘯圖)
6.  孟加拉的工人






7.  影片
8.  網路
9.  剪報
請同學分析












請同學實地操作





老師講解
教學成效省思與檢討
1.  同學是否能利用學習過知識 運用在新課程中 並且能橫向貫通社會學科
2.  同學是否能自我充實地理知識並具有地球村的概念
3.  期望同學能學習到要珍惜資源 切勿浪費
4.  期望同學有包容的族群觀 因為台灣是個多元文化地區
5.  期望同學能更進一步認識人口問題所帶來的危機 並從中獲得不同認知(ex.未來水資源的重要性)